自我認知差異是相對于自評分和他評分分值差異的一個總結,直接有效的告知被評者,哪些方面比較優秀,哪些方面需要改善,從而讓被評者對自己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自我認知差異,是“自己對自我認知的評價”和“別人對你的評價”的一個對比,從各維度自評分和他評分之間的分值差異,清晰了解哪些方面別人對你比較認可,但你自己沒有意識到,哪些方面你自己覺得比較優秀,而別人覺得不夠好等
1、四象區間是以自評分和他評分為橫縱坐標軸,“各維度部門平均分/總體平均分”為中間劃分線組成
2、四象區間包括:潛能區、優勢共識區、待發展共識區、盲區
3、潛能區:自我認知不夠自信,他人評價覺得比較優秀的區間。(該區間各維度他評分>各維度部門平均分;該區間各維度自評分<各維度部門平均分)
4、優勢共識區:自我認知和他人評價都覺得非常優秀的區間。(該區間各維度他評分>各維度部門平均分;該區間各維度自評分>各維度部門平均分)
5、待發展共識區:自我認知和他人評價都覺得有待加強的區間。(該區間各維度他評分<各維度部門平均分;該區間各維度自評分<各維度部門平均分)
6、盲區:自我認知覺得非常優秀,他人評價覺得有待加強的區間。(該區間各維度他評分<各維度部門平均分;該區間各維度自評分>各維度部門平均分)
7、注意:如果有值等于,則不計算在四象區間的任何一個區間
8、沒有部門的情況下,部門平均分為總體平均分
1、四象區間橫坐標:各維度自評分,有維度權重和級別權重時,需要計算維度權重,不需要計算級別權重
2、四象區間縱坐標:各維度他評分,有維度權重和級別權重時(自評和他評均設置了級別權重值),需要計算維度權重,并計算對應的級別權重(注:因為自評權重不參與計算,所以此時不是簡單的乘以級別權重,而是將他評的級別權重等比平分100來計算,比如:上級:30%、同事:20%、下級:20%,不同級別同一維度得分(需要根據每個評價者每道題詳細打分進行計算,不能根據個人測評報告表格中的維度分值計算,因為個人測評報告表格中的維度分值是已經乘以了對應的級別權重的分值)分別為3分、1分、4分,那該維度的平均分為:(3*3+1*2+4*2)/7)
3、無任何權重時,表格中的,各維度他評分=該維度他評得分的平均分
4、無任何權重時,表格中的,各維度自評分=該維度自評得分的平均分
5、有維度權重無級別權重時,表格中的,各維度他評分=該維度他評得分*對應的維度權重
6、有維度權重無級別權重時,表格中的,各維度自評分=該維度自評得分*對應的維度權重
7、無維度權重,且自評設置不計分,他評有設置級別權重時,表格中的各維度他評分=維度得分*各級別權重求和;表格中的各維度自評分=該維度自評得分的平均分
8、無維度權重有級別權重,且自評計分時,表格中的各維度自評分=該維度自評得分的平均分(不需要計算自評級別權重),表格中的各維度他評分=他評平均分權重平分100來計算(比如:他評級別權重分別為40%、10%、10%,不同級別同一維度得分(需要根據每個評價者每道題詳細打分進行計算,不能根據個人測評報告表格中的維度分值計算,因為個人測評報告表格中的維度分值是已經乘以了對應的級別權重的分值)分別為3、2、4,那該維度的平均分為:(3*4+2*1+4*1)/6)
1、四象區間的中間軸線,為各個維度的“部門平均分/總體平均分”,即各個維度的自評分和他評分都是和各個維度的部門平均分/總體平均分進行比較,從而進行區間劃分
2、有多級維度的情況下,子級維度設置了權重,上級維度平均分需要各個子級維度乘以對應的權重值進行計算
3、當用戶得分等于各個區間的中間值(即正好在兩根區分線上時),自動劃分為“高”區域
4、需要區間自評不計分和自評計分這兩種情況下,他評分的分值計算,詳細看上面的第三大點的第2小點和第8小點
5、需要同時設置了上下級,自評與維度才會出現此版塊。
6、自我認知差異是體現的部門內成員自評和他評的對比,如遇到某個部門只有一位成員,則自我認知差異圖表會顯示為空。